索引号: | 011158671/2021-22431 | 分类: | 电子政务 | ||
发布机构: |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 公开日期: | 2021-08-20 | ||
标题: | 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十三五”总结暨“十四五”打算 | ||||
文号: | 无 | 主题词: | |||
生效时间: | 终止时间: | 来源: |
“十三五”时期,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有力指导和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用心服务、精细管理、倾力保障”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服务大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持续推动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十三五”工作情况
(一)勇于担当,服务大局展现作为
一是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心党组迅速反应,紧急动员,周密组织,干部职工全员到岗,全面做好13个直管办公区、生活区防控工作,坚持每天全面消杀,严格人员车辆管理。保障会议25场次,配送工作盒餐1.3万余份,为1900多户配送生活物资50多吨,为市防疫指挥部和辽宁援襄医疗队保障用车1900多台次、行程17万多公里,印刷防控文件材料2.2万余份。承担并完成对市直60个单位常态化疫情防控督导。在疫情大考中,中心上下众志成城、担当作为,特别是直管生活区发现确诊病例后,党员同志敢于逆行、冲锋在前,干部职工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向市委、市政府和服务对象交上了满意答卷,多人受到上级表彰。
二是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研究制订出中心所属5家经营性事业单位1家转企、4家撤销的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批准后,按照“路线图”“时间表”稳步推进,改制工作将于近期全面完成。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为注销单位困难职工筹措救济资金、慰问物资,寻求新的就业岗位,助力改革稳步推进。
三是落实重点任务有声有色。切实担负起中央巡视反馈的东津商务大楼建设、领导干部多占住房和省委巡视反馈的龙堤·滨江园小区建设财政借款问题整改的政治责任,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路线图,扎实推进。扎实开展精准扶贫,通过派驻工作队、支援资金,帮助发展产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整村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牵头组织公共机构节能、市直单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党政机关自办食堂的塑料污染治理,开展“拆围透绿”等等,有声有色。
(二)攻坚克难,落实主责主业取得成效
一是房屋管理更加有效。一是启动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开展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调研,盘活闲置办公用房资源,逐步实行统一调配、管理。二是加强周转房管理,围绕全市换届和领导干部调整,及时调整周转住房信息管理,完善设施配置,为新调整的市领导提供住房保障服务。三是依规清理、处置违规占房。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重复享受政策性分房、多处占房、违规占房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清退;对公有住房,按照新的政策规定和上级巡察反馈意见全面实行规范管理。四是整合资金偿还龙堤小区建设欠账。组织对清理腾退和闲置住房进行评估出售,收回生活区旧房拆迁土地使用权补偿金、土地出让金,整合基建账户房屋出售款等,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五是依法依规加强房屋维修管理。公开遴选小型零星维修施工备选单位,分批推进生活区39栋楼顶加盖防水隔热层项目,首批14栋改造已经竣工,彻底解决多年来住户反映强烈的屋顶漏水难题。
二是公车管理更加规范。对机构改革单位公车编制重新进行核定,加强对公车购置、更新、报废的审核。推进公车安装车载定位设备,接入市公车信息化平台,形成“全市一张网”,实现实时在线监管和使用轨迹实时查询。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公务出行保障指导意见》,着力解决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公务出行保障。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务用车使用审批单、管理台账,监督检查“全覆盖”,做到更新车辆不超编制,车辆使用不超范围,节假日用车报备、停车归位。
三是后勤服务保障更加有为。坚持在餐饮供应、门卫值勤、卫生保洁、维修服务等多个岗位实行“挂牌服务”“限时承诺服务”,机关和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加强对中心直管食堂规范管理,为50家单位、230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丰富的菜品供应和优质的就餐服务。开展了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各食堂供应成本下降17%。率先在檀溪办公区引入集中供暖项目改善供暖效果,节约供暖成本,在生活区开办惠民食堂、智慧养老、诊所等服务项目。拆除生活区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车棚重新建设,受到住户好评。
四是安保综治更加有力。编印了《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安全保卫工作手册》,修订完善了5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对直管区域安保设施进行更新完善、提档升级,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和火灾应急逃生演练提升安全防护技能,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
(三)建强自身,机关事务服务呈现新气象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政治担当。中心党组坚持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注重抓好宣传思想、统战、机要保密等工作,干部政治素养、履职能力、担当精神有了明显增强。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机关后勤各项工作之中,重点加强工程招投标、干部选拔任用、财务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制定防范措施,坚持制度管人、依法办事。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攻坚年”“服务年”系列活动,切实落实对社会承诺服务事项,提高了机关干部和辖区群众对机关事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
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提升运行质效。规范公文、会务、接待、档案、机要保密和门户网站管理,办事程序进一步规范;深化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及时办理并回复12345政府热线事项,机关运转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开展年度机关运行成本统计调查、分析,有效管理预算经费和日常收支,“三公”经费支出再度下降。对标学习常州、温州等地先进经验,实施了智慧后勤系统项目建设,开展了驾驶员服务规范、公务用车信息化、食堂管理、文印服务等标准化建设,机关事务逐步迈向标准、规范轨道。
三是建强人才队伍,提升履职能力。近年来,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得到优化。充分激发了干部担当干事的斗志和热情。有针对性组织培训、考察、调研和争先创优、文体活动,提升履职能力,和谐机关氛围,促进了工作。
近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工作还面临一些挑战。如供电、供水、供暖设施陈旧落后,带来服务保障效果不理想;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生活区“三供一业”改造移交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机关事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是攻坚目标,又是严峻挑战,我们将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扛起责任、不辱使命,为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提供高质量后勤服务保障。
二、“十四五”工作打算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中心将以《湖北省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为总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总目标,持续强化服务意识,以规范制度为保障,全面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以四个“聚焦”狠抓服务质量效益提升,不断推进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主责主业,推进机关事务管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加快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权属统一登记工作,以规范管理、保障运转为抓手,优化办公用房管理及配置,规范公有住房管理和工程管理。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统一管理,强化公车购置审批和日常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坚持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原则,促进公务用车管理使用高效和智能化,充分利用社会化服务保障公务出行。
(二)聚焦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程,在会务服务、物业管理、机关食堂、绿化养护、公共建筑设施和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服务等领域,逐步实现自办服务向购买社会服务转变。引入竞争和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后勤服务社会化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把评价结果作为选择服务承接主体的重要依据,做好直管生活区“三供一业”改造移交工作。加强机关后勤服务管理,通过在公车保障、门卫值勤、物业收费、维修服务等岗位实行“挂牌服务”“限时承诺服务”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聚焦创新发展,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对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明确的后勤服务标准等6大类机关事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规范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明确权责关系、创新方式方法,确保高标准完成“保障机关正常运行”的核心任务。巩固拓展办公用房、公务用车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快“智慧后勤”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化手段在餐饮服务、会务保障、安保物业及机关办公等综合服务工作的运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互联网与机关事务工作深度融合,使机关事务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优质便捷。
(四)聚焦中心工作,推进机关事务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担当作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市直单位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督导。牵头做好市直单位自管小区“三供一业”改造移交、全市“森林进机关”、机关食堂塑料污染治理、节约型机关创建等工作。出色完成乡村振兴、创建文明城市等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