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报告

时间:2020-08-03
索引号: 011158671/2021-22428 分类: 电子政务
发布机构: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公开日期: 2020-08-03
标题: 关于贯彻落实《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报告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终止时间: 来源:

2015年以来,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切实深化改革、细化管理、优化服务、强化建设,推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总结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筹协调,扎实开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评估

我们对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梳理了“十三五”以来我市推动机关事务工作出台的文件制度、实施的重要举措和重大项目;组织市县两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自行总结评估。从评估情况来看,我市对《规划》贯彻落实扎实有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职能职责不断强化、完善,上下级指导关系更加密切,一些薄弱环节得到改善,机关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二)措施有力,稳步推进《规划》贯彻落实

一是找准方向绘蓝图。认真对照《规划》,结合襄阳实际,提出12个方面的研究课题和规划内容,在深入县(市、区)部分市直机关后勤部门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襄阳市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二是抓住重点强职能。围绕《规划》精神,围绕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牢牢抓住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公共机构节能三大主业抓手,带动和促进机关事务工作同步发展。三是服务发展务实功。结合工作实际,推动改革创新,重点推进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等节能工作,提升后勤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建立综合执法应急用车保障中心公务用车GPS监管网络平台,实现车辆运行动态实时监控。以推进“智慧后勤”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深度融合,为《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推进了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改革创新和稳步发展。

(三)精益求精,《规划》贯彻落实效果良好

一是机关运行管理不断强化。修订完善财务管理规章,规范零星小型维修装修项目专项资金等经费使用管理,组织开展内部财务审计及专项检查,严肃财经纪律、财务制度和经费预算管理使用,对预算中没有安排的项目,一律不上会研究、不予审批。 “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二是机关事务改革有序推进。市县两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全面完成,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不断深化。三是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科学制定并实施《襄阳市公车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改革后我市公务用车管理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快推进公车保障平台信息化建设。加快研究出台《襄阳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实施细则》,创新办公用房管理模式,推进信息化建设。

(四)攻坚克难,重点工作推进成效显著

一是公车制度改革全面深入。(1)围绕实施《襄阳市公车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管理使用办法,规范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使用等程序。(2)公务用车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对违规配车、违规用车、违规停放、违规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私车公养等六个方面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坚持重要节假日期间组织实施明察暗访工作,联合市公安局通过“天眼”系统重点查询重大节假日期间公车私用等现象。(3)加快推进公车保障平台信息化建设。市直40多家单位720余辆公车接入平台,实现全程定位管理、实时监控,与省级公车平台顺利对接,各县(市、区)平台的对接已进入测试阶段,省、市、县平台联网即将实现。

二是办公用房管理更加规范。(1)统筹办公用房使用管理。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使用管理办法》,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办后勤,办公用房分散管理的现象,对办公用房实行统筹管理、动态调剂使用。(2)做好机构改革办公用房清查登记工作。全面掌握市直机关办公用房和土地房产底数,科学制定调配方案,为26家涉改单位调配办公用房8.33万平方米,制发改革单位牌子70块,确保涉改单位顺利挂牌办公。(3)启动办公用房信息化建设。全面梳理、掌握84家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62.49万平米办公用房、技术业务用房、附属用房等办公用房基础信息,对32家市直单位和12个县市区开展改革后办公用房专项检查,进一步严明了办公用房纪律,为市妇联、市发改委等35家单位调配办公室187间,改造面积一万余平米。

三是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全面深入。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先行探索积累经验,引领和带动全市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化建设全面深入开展。与市质监局、市信息和标准化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按照整体规划、急用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则,建立起涵盖物业服务、会务服务、用车保障等24小类的机关事务标准化体系架构,全面引领和推动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以机关食堂标准化为重点,围绕食堂管理、人员管理、突发事件处置及评价三方面探索制定了机关食堂“1+7”标准化体系,构建了具有襄阳特色的机关食堂标准化体系。

四是公共机构节能亮点纷呈。制定了《襄阳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聚焦绿色机关建设,印发《襄阳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考评细则》等文件,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高标准抓好示范单位创建,加强市场引进机制,为公共机构绿色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支持。采用“托管运营”的方式,对市委市政府办公区、生活区供热系统进行改造,实行专业化管理,每年产生节能效益100多万元。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直管食堂的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五是资产管理及项目建设逐步规范。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增强项目建设管理透明度;全面完成拖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工程款2124万元清偿工作;规范零星小型维修工程项目管理,依规对各类维修项目进行审计;出台直管周转住房管理办法,规范周转住房管理及生活设施配置;推动机关大院住房调控,合理调配住房资源,保障干部需求,协调干部住房调配80余次,办理个人或单位房产证171套,处置上缴的县(市、区)公有住房13套,回收金额502万。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事务管理重法制,努力完善机关事务工作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公务接待、公车管理使用、公共机构节能等13大类60项工作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形成了一整套结构完善、内容全面、形式规范、层级分明的机关事务管理制度体系。结合“七五”普法,推进机关事务法治化建设,坚持常年聘请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处理基建维修项目、节能改造项目等“三重一大”事项中的有关疑难问题,建立了机关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和热线,着力提升依法履职能力。通过整改政治巡察反馈的问题,彻底解决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使机关事务管理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新台阶。

二是改革创新办实事,不断加快机关服务社会化步伐。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逐步实现自办服务向购买社会服务转变。(1)推进集中供暖社会化、商品化改革。对直管生活区供暖成本进行核算,分别提出改革方案、明确了供暖收费标准,从2019年起实行供暖服务有偿化,这也标志着我市机关事务水电气暖全部实现市场化、社会化。(2)五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大众站、奥迪站、标致站、汽修厂、后勤开发公司等单位改革步伐,多次深入厂站召开改制推进会,争取国资、编办、人社等部门政策支持,积极借鉴辽宁、天津等地经验,结合实际制定了改制转企(撤销)方案。

三是围绕职能强担当,努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质效。(1)机关食堂、会务、文印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中心直管5家食堂围绕服务和保障好广大机关干部职工,建立了食堂原料采购台账、员工晨检和食品留样等规章制度,不断改进餐饮服务质量。“十三五”期间,共为53家市“四大家”机关和部分市直单位共2350名干部职工提供集中就餐。文印中心是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印制单位,负责高质、高效、保密完成市“四大家”及全市各部办委文件印制工作。在会务服务上,进一步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十三五”期间,高质量完成市“四大家”机关后勤保障和市级重要会议服务9140场次。(2)文明创建成效显著。坚持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争创市级文明单位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及环境。对市、县524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生活区、楼道“脏乱堵”现象进行督办,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创文工作大局。(3)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不断深入。通过深化防疫宣传,严格人员出入管理,强化日常消杀防控,形成了科学防控体系,让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人心。成立爱国卫生运动领导专班和检查督导小组,全力以赴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爱国卫生运动两手抓、两手硬。(4)“攻坚年”活动进展顺利。今年将全面实施直管生活区顶层房屋漏水维修作为“攻坚年”抓落实项目,彻底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

四是深化改革强建设,努力提升后勤保障现代化能力。(1)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入推广应用OA办公系统,通过网上收文、拟文、签批、发文、阅办等规范有序地应用办公软件处理公文,推动机关后勤办公自动化。并以此为突破口,加快推动“互联网+机关事务”建设,带动机关后勤信息化和智慧后勤建设。(2)加强队伍建设。结合机构改革,抓好职能调整、人员转隶,对机关各科室及所属单位工作职责进行重新界定,解决了职能交叉、职责重叠现象。全方位加强和推进队伍建设。推进机关事务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十三五”期间,通过招录、遴选和接受退伍军人安置,引进年轻化、知识现代化人员12人,大大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增添了活力。注重对干部教育培养,通过竞争激励机制,将一批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素质优良、作风严谨的干部队伍。(3)加强作风建设。坚持靠制度管人管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的局面。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干部队伍紧缺,专业素质待提升。部分县(市、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存在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专业复合人才少、人才交流渠道不畅等问题,适应新形势下机关事务工作需要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欠缺。

二是改革力度不均,管理体制不一致。《规划》颁布实施后,存在改革力度不平衡的现象。各地“三定”方案明确的职能差异性较大,基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责、人员机构、编制经费等与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还不相适应。

三是担当勇气不足,存在等靠望思想。一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如何理顺部门职能,如何推进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抓手,存在等、靠、望思想。有的地方坐等主要领导指示,行动起来才有依据;有的靠上级部门职能理顺到位,实施起来才有参考;有的观望其他地方如何开展工作,落实起来才有对照,主动想办法、求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四、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制度,加强全省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建议省局着手研究修订和统一规范机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重点领域具体实施的规章制度。重点加快制定全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办公用房主管部门的权责,进一步加强全省机关事务管理标准化建设。

二是统一标准,健全完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考核与评价机制,制定机关事务改革创新奖惩措施。

三是克服短板,确保管理保障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指导履行好健全和规范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和机关后勤管理等基本职能,加快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工作,实现机关事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襄阳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2020年7月31





机关事务工作“十三五”规划评估量化指标


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基本情况

1.市县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数量、性质(行政、参公、事业、其他),人员数量及编制情况。

表1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基本情况

层级

指标

情况

行政

参公

事业

其他

地市级

( 个)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数量(个)


1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实有人员数量(人)


36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人员编制(人)


51



县级

( 个)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数量(个)



12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实有人员数量(人)

9

15

215

14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人员编制(人)

9

14

233


二、推进“一体两翼”工作情况

1.集中统一管理方面。①地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现有管理职能的数量及具体职能,“十三五”期间新增职能数量及新增职能;②市、县两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管理保障的本级部门的数量及占比。






表2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情况

层级

指标

情况

地市级

现有管理职能数量及内容

2个:1.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

2.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

“十三五”期间新增职能数量及内容

公共机构节能(2019年因机构改革,职能划转至市发改委)

管理保障本级部门的数量(个)1

40

管理保障本级部门的占比(%)

46.5

县级

管理保障本级部门的数量(个)

428

管理保障本级部门的占比(%)

61.7

2.标准化方面。①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是否成立标准化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市级是否为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②市级是否出台标准化工作方案或规划;③地市级出台的机关事务领域地方标准的数量,出台机关运行有关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的数量,“十三五”期间制定出台的标准数量;④本地区开展标准化试点的数量和试点项目内容。

表3市级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情况

指标

情况

是否成立标准化领导机构、工作机构


是否为市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是否出台标准化工作方案或规划


出台机关事务领域地方标准2数量(项)

市级  

0

出台机关运行有关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数量(项)

食堂:7、会务:3

“十三五”期间出台地方标准数量(项)

市级  

0

本地区开展标准化试点的数量及内容(个)

食堂:7、会务:3、公车:3

3.信息化方面。①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开发并投入运行的信息系统数量,重点是办公用房管理、公务用车管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业务领域信息系统数量;②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

表4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情况

指标

情况

开发并投入运行的信息系统数量(个)

安全保卫:1、公车管理:1

办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覆盖范围3

公务用车管理信息系统覆盖范围1

2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信息系统覆盖范围1

2019年因机构改革,职能划转至市发改委

三、法治建设情况

1.配套制度落实情况。市级是否制定《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配套办法,如有请列明名称《襄阳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实施细则》《襄阳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襄阳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考评细则》;市级是否制定《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的配套办法,如有请列明名称《襄阳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襄阳市市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襄阳市直事业单位区域内公务交通费用管理办法》。                                        

2.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地市级制定机关事务管理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总数量和分项统计,其中,“十三五”期间制定出台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总数量和分项统计。

表5机关事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层级

指标

情况

地市级

制定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总数量(个)

22

其中:法规数量(个)

0

      规章数量(个)

3

      规范性文件数量(个)

19

“十三五”期间制定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总数量(个)

16

其中:法规数量(个)

0

      规章数量(个)

3

      规范性文件数量(个)

13

四、办公用房管理情况

1.地市级规范办公用房管理使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数量。

表6办公用房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层级

指标

情况

地市级

制定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数量(个)

0

  1. 2015年-2019年度市、县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管理的办公用房总面积以及办公区数量。

表7管理办公用房面积情况

层级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地市级

管理办公用房总面积(平方米)

55031.41

55031.41

55031.41

73177.57

73177.57

管理办公区数量(个)

5

5

5

7

7

县级

管理办公用房总面积(平方米)

109420.57

342164.57

437239.36

636597.41

689121.91

管理办公区数量(个)

32

96

173

257

279

3.市、县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工作中清理腾退的面积,大中修的面积及维修费用。

表8办公用房清理整改和维修情况

层级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地市级

清理腾退面积(平方米)

3200

3200

3200

3200

0

大中修面积(平方米)

0

0

0

18146.16

0

大中修费用(元)

0

0

0

11941851.21

0

县级

清理腾退面积(平方米)

2360

6166.47

7116.47

5866.47

7216.47

大中修面积(平方米)

8951.6

9862

10714.4

46814.1

22057.62

大中修费用(元)

3384594.31

2924749

3578630.34

11690675.56

6686218.42

五、公务用车管理情况

1.地市级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使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数量。


表9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层级

指标

情况

地市级

制定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数量(个)

15

2.2015年-2019年度市、县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保有的公务用车总数量,其中新增、更新、处置数量;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及占比;车辆购置经费。


10公务用车保有情况

层级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地市级




保有公务用车总数量(辆)

1703

833

809

811

812

车辆购置经费(万元)

0

0

201

769.17

236.5

其中:新增数量(辆)

0

0

0

0

0

更新数量(辆)

0

0

6

49

11

处置数量(辆)

0

870

6

35

25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数量(辆)

4

4

4

4

4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占比(%)

0.23

0.48

0.49

0.49

0.49

新能源汽车数(辆)

0

0

0

0

0

新能源汽车占比(%)

0

0

0

0

0

县级

保有公务用车总数量(辆)

3890

2502

2494

2517

2415

车辆购置经费(万元)

16056.16

10196.41

10780.66

11298.74

11313.37

其中:新增数量(辆)

0

1

0

2

5

更新数量(辆)

9

4

52

125

70

处置数量(辆)

397

748

64

114

140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数量(辆)

413

251

270

289

292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占比(%)

14.87

13.77

14.25

17.81

17.42

新能源汽车数(辆)

0

0

0

0

5

新能源汽车占比(%)

0.41




3.车改中取消的公务用车数量,压减的比率,节支率。

表11车改任务完成情况

层级

指标

情况

地市级

取消的公务用车数量(辆)

870

公务用车压减比率(%)

51

公务用车节支率(%)

19.16

县级

取消的公务用车数量(辆)

1359

公务用车压减比率(%)

38.45

公务用车节支率(%)

20.63

六、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地市级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数量。

表12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情况

层级

指标

情况

地市级

制定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数量(个)

2

七、后勤服务社会化情况

1.经费支出。2015年-2019年度市级后勤服务项目经费总支出,财政保障金额。

2.服务项目。市级后勤服务项目的金额、外包率,外包金额、自我承担的金额。

后勤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六类:办公设备维修保养、物业服务(含房屋养护维护、公用设施设备维护、保洁、绿化等服务项目)、安全保卫服务、印刷服务、餐饮服务、其他服务(主要是保留公务车辆维护保养服务/车辆保险、会议服务)。

  1. 机构设置。市级是否成立后勤集团提供服务保障



表13市级后勤服务项目管理情况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后勤服务项目经费总支出(万元)

1636

1780

1643

1596

2829

其中:外包金额(万元)

28

49.4

49.4

48.7

自我承担金额(万元)

1636

1780

1643

1596

2829

后勤服务项目外包率(%)

1.7

2.7

3

3.05

后勤服务项目经费财政保障金额(万元)

1477

1862

1465

1869

2928

后勤服务项目

(2020年)

政府大院(襄城、檀溪、樊城)、电大工作区、纪委工作区、梁坡留置点后勤保障

是否成立后勤集团 提供服务保障

(注:后勤服务项目外包率=外包金额/后勤服务项目经费总支出)

八、内部建设情况

1.理论研究。①各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与有关单位建设研究中心的数量;②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文章的数量。


表14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理论研究情况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与有关单位建设研究中心的数量(个)

0

0

0

0

0

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文章的数量(篇)

0

0

0

0

0

2.人才队伍建设。①2015年-2019年度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本科以下、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人数及占比;②2015年至2019年度开展培训的次数、培训人数、覆盖范围。

表15市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指标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人员总量

46

44

43

42

43

年龄结构

18-29岁(人)

1

1

0

1

1

30-39岁(人)

4

4

5

6

8

40-49岁(人)

11

10

9

8

7

50-59岁(人)

30

29

29

27

27

学历结构

本科以下(人)

19

18

18

14

13

本科(人)

26

26

25

26

28

硕士研究生(人)

1

0

0

2

2

博士研究生(人)

0

0

0

0

0

培训

培训次(次)

2

2

2

3

3

培训人(人)

92

88

86

126

129

覆盖范围4

1

1

1

1

1

机关事务工作人员法治培训率(%)

100

100

100

100

100

3.其他能够反映机关事务管理领域实际情况的相关数据。请以说明材料形式提供。

数据填报说明:

1.1-17统计表由各市级机关管理部门按要求统一汇总填报;

2.年度数据填报2015至2019年数据;

3.非年度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




1管理保障本级部门的数量指保障职能涉及到的最大覆盖范围。

2地方标准是指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带有编号的标准文本。

3 覆盖地市级填1,覆盖地市级和县级填2。

4覆盖地市级填1,覆盖地市级和县级填2。